千年传承,对话古今
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文明交融的载体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,深情讲述了文物里的文明交融,引发全社会对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思考。
习近平指出,文物是历史的见证,是文化的瑰宝,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,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,在文物中,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与碰撞,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包容与开放。
文物见证了中华文明与周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,在古代,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东西方文明得以交融,通过文物,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陶瓷、丝绸、铜器等物品的传播,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,唐代的三彩陶器、宋代的青瓷等,都是古代文明交融的产物。
文物展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,在历史的长河中,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,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,如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,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;火药的发明,改变了战争的形式;指南针的运用,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,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,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。
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包容与开放,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民族,在文物中,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、不同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交融,如元代的瓷器、明清时期的宫廷服饰等,都是不同文化交融的产物,这种包容与开放的精神,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。
习近平强调,我们要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、文化、艺术价值,让文物说话,让历史说话,让文化说话,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传承,让文物成为连接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桥梁。
以下几点措施至关重要:
一是加强文物保护,要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,加大文物保护投入,确保文物安全,要加强对文物修复技术的研发,提高文物修复水平。
二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,要充分发挥文物的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功能,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通过举办文物展览、开展文物研究等活动,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、热爱文物。
三是加强文物交流与合作,要积极参与国际文物交流与合作,借鉴国外先进经验,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。
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,增强文化自信。
文物里的文明交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我们要珍惜这份财富,传承好中华文明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,在新时代,我们要以文物为载体,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声音,展现中国风貌,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中华文明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